想來大家喜歡看《甄嬛傳》,除了人物故事波折動人心魄外,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其中蘊藏的各種智慧。
比如在皇上要賜浣碧常在時,甄嬛的七竅玲瓏心就特別突出,而浣碧還渾渾噩噩地不明所以;若是沒有之前甘露寺中的姐妹共患難情誼做背書,浣碧還以為甄嬛真的是嫉妒她呢~
其實最明面上的答案是:甄嬛知道浣碧的心思,可由浣碧的身份來討要是不合適的,因為在皇上面前,浣碧不過是個侍女,頂多配個太醫、侍衛而已。
而浣碧想要的是果郡王啊,那可是王爺,浣碧的身份怎麼能配得上!時機不對,皇上肯定會震怒!
所以甄嬛在看到浣碧急忙拒絕的那一刻,眼球轉了好幾下,且特別深邃。她很清楚浣碧所想,也更明白皇帝的用意。
所以她的笑有點冷冷的,看破不說破的意味,淡淡的一句:「浣碧我要留著」,然后就打發浣碧去阿哥所,說皇上想六阿哥,實際是找個借口讓浣碧趕緊抽身,怕她一個沒撐住,真的道出果郡王來。
為什麼呢?因為果郡王這個身份太敏感!
果郡王是皇上最忌憚的皇弟,是先皇在位時,也有意傳位皇位的人選。這麼多年,皇上一直都在提防果郡王,特別是在剿滅年氏和敦親王一黨以后,果郡王的處境就更加敏感了。
如果此時,果郡王和甄嬛這個貴妃的待女有深厚情誼,很容易讓皇上有更多的猜想。而且浣碧的身份太低微,皇上不同意的可能性更大。
甄嬛不會冒這個險,這也不是個好時機。
其實我覺得可能還有另一層深意:皇上在試探甄嬛的反應。
先聲明一下,劇集有一段時間沒復習了,全憑記憶來分析,若有出入處,還請諒解一二~
皇上在說這段話時,其實有個大背景——
甄嬛剛在皇后的宮中洗清自己與溫實初私通的罪名,而之所以能險中求勝,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皇上看到了甄嬛的親妹妹玉嬈。
玉嬈是非常酷似純元的存在。當時皇上連對孩子不是自己的震驚,都被玉嬈的突然出現給折過去了。他沒想到,還有比甄嬛更像純元的存在,心里已經有了一些盤算。
這之后,皇后被冷落,安陵容暗中派使女壞了眉莊的胎,至眉莊死亡,也被太后厭惡,皇上帶著復雜的心思來看甄嬛。
甄嬛真的聰明,皇帝一說浣碧越來越像她時,她就明白了皇上的用意。
當皇上半開玩笑說要封浣碧為常在時,甄嬛其實是非常明確地告訴皇上——不要打我身邊人的主意,尤其是親妹妹——甄玉嬈。
不過,后來皇上還是展開了攻勢,送玉嬈「并蒂海棠」步搖,還賞難得一見的崔白名畫,遇到玉嬈時,過分親熱到直接忽略甄嬛;再明顯不過的向甄嬛暗示自己的想法了。
好在從甘露寺回歸后的甄嬛,心腸和手段都硬氣很多,而且皇后勢力基本已倒,宮中甄嬛獨大,皇上對其也有幾分遷就;
當看到甄玉嬈與慎貝勒的情誼,加上甄嬛的勸解和玉嬈一翻「妻子論」后,皇上也只能做個順水人情了。
《甄嬛傳》的情節設計真的很有意思,值得多次品嘗回味。若是能真的吸收其中的一二精華,想來生活和工作上會如魚得水。
甄嬛的智慧不在于她的機敏,而在于她很能把握人心。比如她收服的隊友,用孩子換敬妃,有好身體和共同利益換端妃,用真心打算、姐妹情深換浣碧的衷心。
說到底,甄嬛的大智慧是用真心換真心,有合理的心機謀劃自己的幸福,沒什麼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