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傳》原著中並沒有講阿箬喜歡什麼花。
有個階段,阿箬阿瑪受到重用,身為如懿婢女的阿箬難掩心中的喜悅,穿上了新的衣服和鞋子。
書中也只是講到,她穿得喜慶、豔麗,對衣服、鞋子上所繡的花的種類沒做過多描寫。
如懿看不慣阿箬的張揚,曾勸她:「人的穿著打扮,要像寶石和玉器一樣,由裡而外滲透出潤澤來,不要讓自己穿得像個彩珠玻璃球,只圖表面的光彩!」
只圖表面的光鮮,對花色、花樣沒有自己的理解,也不知道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這是對阿箬一生頗為客觀的總結。
阿箬的張揚、膚淺,不但如懿看不上,就連利用她搬倒如懿的富察皇后、高晞月,也看不上。
書中有著一個場景:阿箬賣主求榮,污蔑如懿害死了玫嬪和怡嬪的孩子之後,皇上納了她為慎常在。
高晞月內心不悅,對富察皇后抱怨:「祖制宮女冊封要從官女子做起,她倒好,一步登天了!」
當時,富察皇后和高晞月正在賞花,富察皇后隨手折下一朵瑞香花別在衣襟上。
皇后暗示高晞月:阿箬雖然得皇上喜愛,有本事到御前撲棱,但阿箬的父親畢竟在高斌麾下工作……
高晞月狠狠掐下瑞香花的一片多餘的葉子,說:「再怎麼會撲棱,也不過是一個常在。若真是不識好歹,翅膀怎麼安上去的,就怎麼給她卸下來!」
皇后笑著說:「有這樣祥瑞的花在手,妹妹已是勝券在握,不必做無謂的擔心了。」
皇后的長春宮,奇花異草無數,皇后為什麼單單選了一朵瑞香花來比阿箬呢?
我們來看瑞香花的簡介:形態秀美、顏色鮮豔惹眼,寓意:祥瑞、吉利。
形態秀美,對應的是阿箬的美貌。
顏色鮮豔惹眼,自然對應的是阿箬「彩珠玻璃球」式的著裝風格以及牙尖嘴利的性格。
而祥瑞、吉利,初看覺得這寓意不錯,細細品味,卻怎麼都覺得不太對。
梅花之美,在于自身的冷傲。
翠竹之美,在于自身的剛正不彎。
牡丹之美,在于自身的雍容華貴。
玫瑰之美,在于自身的嬌豔多刺。
而瑞香的祥瑞,無論是從字面意思理解還是從與之相關的傳說理解,這祥瑞都是它能帶給周圍人的,而不是給自己的。
就像阿箬背叛如懿的舉動,的確給富察皇后、高晞月和金玉妍帶來了「祥瑞」,于她自己卻是人生悲劇的開始。
多年之後,當如懿出了冷宮。
驚懼交加的阿箬被金玉妍甩了一巴掌,捂著臉站在紫禁城的甬道上,流著眼淚低吼:「誰都看不起我!」
不知道此時的她心中是否有悔恨?
不管她是否悔恨,是否醒悟,她成為「棋子」的命運,早在富察皇后摘下那朵瑞香花之前,就已經註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