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甄嬛傳》播出。
因為這部劇,主演孫儷在演藝圈躋身最頂流的位置,連她自己都說:
以前拍了很多戲,但只有到了《甄嬛傳》,才感覺自己是真的紅了。
人紅劇紅,甄嬛成了一個符號,她代表了所有選擇和渴望絕地反擊的女人。
人人都想做大女主,做甄嬛。
但經過10年的沉淀,觀眾對甄嬛這個角色有了自己的反思,甄嬛的角色并不像初見她時那麼完美。
拋開對大女主和甄嬛不假思索的喜歡,大家開始真正理性地對待劇,角色和現實。
安陵容,劇中不起眼,甚至令人生厭的角色,無疑在長久以來處于和甄嬛對立的地位。
一開始,大家喜歡甄嬛,討厭安陵容。
隨著二刷到N刷,注意力從主角移到配角,甄嬛似乎沒那麼好,安陵容也似乎沒那麼壞。
01
甄嬛不完美。
最開始,甄嬛一千萬個不愿進宮。
為此,她祈求菩薩保佑,選秀時還特意不飾粉黛,穿素凈衣服。
皇帝問她,是哪個嬛。甄嬛以一首冷門詩作答,「嬛嬛一裊楚宮腰,正是臣女閨名」,瘋狂展示才華。
觀眾會有這樣的假設,如果答:慘絕人寰的寰去頭再加個女字旁,甄嬛卒,全劇終。
如果答,「甄嬛的甄,甄嬛的嬛」,結局有點懸。
不過,肯定有可以不得罪不顯眼,最后不入宮的回答,但甄嬛都沒用。
接著,太后試探,潑茶放貓,極度恐貓的甄嬛表現鎮定,背后的孫妙青倒殿前失儀,落得個永不許再選秀的下場。
甄嬛表現得太好,一如那些滿嘴「考得不好」,但回回都考第一的人。
以上博君一笑,更有切實槽點的是待人接物。
對待下屬,一路忠心耿耿、從不背叛,甚至為她撞刀而死的流朱,甄嬛總是多加斥責,視而不見。
相反,經常惹麻煩的浣碧——不是在甄嬛面前給安陵容臉色,就是間歇性投靠曹貴人,再到故意在皇帝面前撞落果郡王口袋里的甄嬛小像,卻自打甄府里,吃穿用度便與旁的丫鬟不同。
再到把嘴上的姐妹當工具人。
沈眉莊被華妃扳倒禁足,兩人才合計著「扶持陵容」。所以,如果不是沈眉莊倒臺,甄嬛也不會那麼急切而用心地幫襯安陵容,培植自己的勢力。
一旦自覺開罪了安陵容,甄嬛就送這個皇上賞的,送那個安陵容見都沒見過的好東西,唯獨缺了一份真心。
甄嬛回宮,也完全是把皇帝當查果郡王死因,拯救甄氏一族的工具人。但是,皇帝除了把甄嬛當純元的替身,也沒有做什麼特別對不起她的事。
再到皇帝殺果郡王。
如果甄嬛和果郡王絕無私情,皇帝只是多疑殺了一個異母弟而已,甄嬛也不至于要干掉皇帝。
事實是,甄嬛已經先對不起了皇帝,以果郡王的身孕騙皇帝的恩寵在先,最后她弒君也就失去了一如既往的道德高地。
所以,這樣的甄嬛比較分裂。
一方面她會在華妃死前對她說,「我一早知道皇上是皇上,他的夜晚從來不屬于我一個人」;另一方面,她又覺得和皇帝是真心。
既然清楚了和皇帝的上下級關系,那麼發現自己是替身而離宮,這個動機也有點立不穩。
觀眾們看第一遍,以第一視角代入看得爽:她美,她有智慧,她氣死了皇帝,她牛逼,所以她正確。
經過十年,數度重刷,看法或許又會有不同。
甄嬛不是一個完美的角色,甚至隨著觀眾的冷靜,她身上的爭議點越來越多。
比起當年的喜歡,如今的這種爭議,和每個人都能有自己的看法,倒不失為對待甄嬛和《甄嬛傳》最好的態度。
02
安陵容的悲劇。
她悲劇的原罪,被歸咎于她父親的職位,即,反復被人提及的「小小的」縣丞,時常被甄嬛的丫鬟浣碧吐槽的「小門小戶」。
沿著這個結論,又給她貼上格局小見識短的標簽。
早到《甄嬛傳》這里,影視劇已經開始出現按照地位分配善良的端倪。
ps:浣碧是罪臣之女,皇后是庶出,皇上的白月光純元皇后,是嫡出。
就劇而言,理解安陵容,最關鍵的人物是寶娟。
她命運轉折,也在于寶娟。
華妃復寵,讓安陵容和甄嬛,一個幫華妃和皇上唱歌,一個幫他們彈琴,做歌女羞辱。安陵容離開時沒有哭,倒讓皇后見識到她是可造之材。
接著,皇后用皇帝的恩寵,利用安陵容和甄嬛的差別,展開分化,打壓的離間計。
安陵容恨華妃,偷偷扎華妃的小人,皇后卻「突如其來」,在安陵容榻上發現了小人。
皇后有把柄,不想加入皇后隊都不行。
誰告的密?
安陵容認為是寶娟,但寶娟暗指,是甄嬛指給安陵容的丫鬟菊青整理的床鋪,影射甄嬛告密引來了皇后。
但真正的告密者,其實是寶娟。
安陵容的位份低,她的貼身丫鬟寶娟在皇后面前,也只有完全聽話的份。
沒有背景,安陵容進宮也沒有貼身丫鬟可帶,只被內務府隨機分配了個寶娟,只能把這個并不知根知底的丫鬟當作心腹。
到最后,安陵容用迷藥爭寵,給甄嬛用含有麝香的舒痕膠等一系列操作東窗事發,皇帝下達了安陵容永久囚禁延禧宮,親近侍女仗殺的命令。
寶娟一死,安陵容被皇后利用的前因后果,永遠不再有機會被解開。
皇后的離間計很奏效。
故意讓安陵容和甄嬛產生對立感:華妃失寵后,安陵容被翻牌子的晚上,皇后旁敲側擊,讓皇帝轉而去留宿了甄嬛的住處。
用對方在意的東西分化對方。
類似的事重復了幾次,安陵容順利產生了自己的雨露被甄嬛奪走的錯覺,掉入了皇后的陷阱,事實上和甄嬛決裂,加入了皇后戰隊。
ps:對皇后而言,拉攏了甄嬛的身邊人,就是打壓了甄嬛,同時又培植了自己的勢力。
為什麼皇后的離間計能成功?
因為她們之間,嫌隙在前。
甄嬛被余氏投毒,這件事甄嬛沒事先告訴「姐妹」安陵容,但卻事先告訴了真姐妹沈眉莊。
余氏被皇帝賜死而不肯就死,安陵容去冷宮讓她赴死,主動向甄嬛一方展示自己的價值,但她卻偷聽到沈眉莊說她殘忍。
安陵容得寵后,立馬親自給甄嬛送了兩套最好的、皇帝賞的浮光錦,但其中一套卻被甄嬛轉贈丫鬟浣碧,浣碧還穿著它在御花園四處炫耀,正好被安陵容撞見。
甄嬛和淳常在交好,淳常在則經常分享這樣的信息:
皇帝把金龍出云的睡衣脫了送給了淳常在(安陵容繡的),穿上了二龍搶珠的睡衣。(甄嬛繡的,而且寓意不太好…二龍搶珠,啥意思?)
盡管是安陵容先繡的,盡管作為蘇州繡娘的女兒,她的繡工也更好。
這一樁樁一件件,早讓安陵容看清了,自己在甄嬛那里,只是個即使主動獻殷勤,也不過是個下人都能甩她臉子的工具人角色。
反觀加入皇后戰隊,安陵容獲得了最好的資源:
皇后請人調教她的唱功,讓她有機會晉封貴人。皇后是庶出,身邊的剪秋,也不會動不動嘲笑她小門小戶。
唯一的缺點是,皇后不許她生孩子,但同樣都是工具人,做皇后的人明顯不受氣,倒戈又有何不可。
同時,安陵容不得不選擇皇后。
當時,甄嬛只在嬪位,皇后要打壓甄嬛必定拉攏安陵容。如果她不從,甄嬛離宮后安陵容不會好過,因為皇后不會留下一個不識抬舉的人。
站了皇后的隊,就會身不由己。
即使甄嬛回宮安陵容主動表忠心,甄嬛一來不會信她,二來信她也不會重用她。安陵容不像欣貴人,能在甄嬛回宮前沒有站任何一方的隊, 在政治上空白。
同時,因為安陵容原本在甄嬛一派、有價值,所以皇后又必然暗中設計拉攏她,以打壓甄嬛。
一旦背叛皇后,皇后也不會讓叛徒好過。所以,選擇了皇后,就只能和甄嬛徹底決裂,主動出擊,爭寵,做好工具人的本分。
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安陵容倒戈,有其必然之處。
03
甄嬛難以復制,安陵容是常態。
人們喜歡甄嬛,不少原因是她笑到了最后。但她的成功,僅靠她個人不可能,要靠她背后的局。
這個局很難組。
天幫她,讓她五分像皇帝的已故皇后純元,這層濾鏡在先,她大機率脫穎而出,步步高升。
光有外表優勢沒夠,是大女主的她還有心計、智慧,還上能替皇帝暖炕,下能和皇帝「談史明政」,做皇帝的知己。
美貌智慧之外,她還有時運。
剛進宮,甄嬛就以常在的位份,分配到全劇最忠心耿耿,年長而頗有心計和主見的掌事宮女,崔槿汐。
而后者對她忠心耿耿,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一度在于,甄嬛長得像曾有恩于崔槿汐的純元。
因為這模糊的恩,崔槿汐全劇對甄嬛沒有任何背叛,甚至為甄嬛復出,主動犧牲,做皇帝御前太監蘇培盛的對食宮女。
又因為甄嬛至少不俗的樣貌,招來了全劇最堅定的舔狗,太醫溫實初。
他幫助甄嬛,規避了所有妃嬪從醫學上對甄嬛的進攻,比如余氏投的癡呆藥,鑒別安陵容的舒痕膠里有麝香,認清敵我。
他幫助甄嬛獲得所有太醫院的 絕密信息,比如華妃的歡宜香里有麝香;年羹堯夫人生病時,皇后的頭風其實是裝的。
這只是為了造成,年羹堯把皇宮里所有的太醫都請去為夫人治病,恃寵而驕的假象。
這些絕密信息,沒有溫太醫,甄嬛是無從得知的。 而沒有這些巨觀信息的輸入,甄嬛就不可能在宮斗中擁有大局觀:
華妃生不了孩子,是皇上不讓她生;前朝和后宮,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后宮恩寵的背后,是前朝政治勢力的博弈。
集美貌和智慧于一身,有各路強助攻,端妃敬妃溫實初崔槿汐乃至朧月…世上的人都愛她,世上的人都幫她,要不然就是壞人。再有先天長得像皇帝前任的臉,她若不笑到最后,倒有點不科學了。
ps:端妃為什麼相信甄嬛能行?據她說,是因為甄嬛那張臉……
兩相對比,很明顯,安陵容是不被命運(作者/編劇)眷顧的人,只是一個襯托甄嬛的工具人。
甄嬛分到忠仆,安陵容就分到寶娟。
仔細想想,家世比甄嬛好的沈眉莊,近身丫鬟存在感也很低;皇后身邊只有一個剪秋,華妃也只有個頌芝。唯有甄嬛能有三個驍勇善戰的丫鬟。
但在先天和后天條件都不足的情況下,安陵容努力地從第一集撐到接近大結局。
全程,作為小人物的她拼命卷。
嗓子被毒壞了,咱忍痛溜冰也能出圈;刺繡,制香,祛疤,宮斗的世界里幾乎沒有啥她學不會,命運合上了一扇門,她總能撬開一扇窗…
后宮里,恩寵和雨露總是不多的。
她體現的,是沒有大女主光環加持,謹小慎微,不甘平凡,努力內卷卻活得很慘的,更真實的一批人。
ta沒有笑到最后,并非自己能力不行,而是因為自己不是「天選之子」,不是命定的主角,所以再努力也只能做別人的墊腳石。
和甄嬛相比,安陵容更真實。
因為在真實的世界里,你不太可能是主角,因而不太可能像主角一樣,分配到所有的美貌,智慧,時運,寵愛,格局,乃至于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