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六月初二,是宮里最重要的的秀女與宮女大選的日子。這一天,魏瓔珞等一批新進宮女剛剛進入紫禁城,就看見許多穿著華麗服飾的女子,這些女子都是預備殿選的秀女。
宮女們嘰嘰喳喳,討論著這些秀女,知道她們出身名門,不是她們這些出身卑微的女子可以攀比的。這時,宮女吉祥不小心被錦繡推了一把,手里的水桶不小心摔在地上,正好濺到了秀女烏雅青黛的身上。
烏雅青黛自覺受到了侮辱,直接打了吉祥一巴掌,她說自己身上的香云紗是特意從江南采買,就是為了今日殿選做準備的,她指責吉祥將自己的衣服弄濕,壞了她的大事。
香云紗又名「響云紗」,本名「莨紗」,采用植物染料薯莨染色的絲綢面料,是世界紡織品中唯一用純植物染料染色的絲綢面料,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被紡織界譽為 「軟黃金」 ,在當時,只有朱門大戶人家才能享用。由于穿著走路會「沙沙」作響,所以最初叫「響云紗」,后人以諧音叫做「香云紗」。
唐代已有關于薯莨的記載,北宋沈括和明代李時珍都曾記述過薯莨的染色作用。佛山市順德區的養蠶繅絲業有著悠久的歷史,素有「南國絲都」之美譽,完整保存了香云紗的染整技藝。明代永樂年間,廣東莨紗已經出口到國外。
香云紗具有多種優點,它挺爽柔潤,日曬和水洗牢度佳,防水性強,易洗易干,色深耐臟,不沾皮膚,輕薄不易起皺,柔軟而富有身骨,經久耐穿,適合炎熱的夏天穿著,受到消費者歡迎,曾遠銷歐美、印度、南洋等地,被海外人士譽為「黑色閃光珍珠」服裝,成為中國絲綢的著名產品。
這樣一身名貴的衣服,的確值得珍惜,更重要的是,它是特意用來殿選的,也難怪烏雅青黛如此生氣。不過,烏雅青黛卻是個得理不饒人的高傲性子,其實她的衣服只濕了一角,她卻想要廢了吉祥的手作為賠罪。
烏雅青黛身旁的幾個秀女都是以她為中心的,自然不敢阻攔,其他的宮女就更不必說了。這時,魏瓔珞急中生智,看到烏雅青黛在吉祥手上留下的鞋印子,發現其鞋底印了蓮花,便想到利用香粉讓烏雅青黛可以步步生蓮,魏瓔珞說她曾聽說書先生說,南齊潘妃金蓮貼地,行走其間,腳下宛如步步生蓮,美麗得不可方物,因此備受寵愛。
烏雅青黛聽后十分高興,這才勉強饒了他們。
事后,吉祥問魏瓔珞明明那個烏雅青黛那麼壞,魏瓔珞為何還要幫助她,魏瓔珞表示福禍所依,步步生蓮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現在還不一定呢。
當進入殿選,烏雅青黛的步步生蓮的確惹得眾人驚艷不已,皇帝也對她很有興趣,還讓她脫下鞋子查看。就在烏雅青黛得意不已的時候,皇帝卻突然變臉,表示纏足乃是惡習,并且步步生蓮的典故中,潘玉奴是妖妃,蕭寶卷是昏君,質問烏雅青黛今日學潘玉奴是否要禍亂朝綱。
潘玉奴,原是大司馬王敬則的樂伎,國色天香, 選入東宮,深得太子蕭寶卷的寵幸 。蕭寶卷繼位后,潘玉奴依仗著皇帝的專寵,放恣任性,威行遠近。
蕭寶卷寵愛潘玉奴,命人把金子鑿制成蓮花貼在地上,讓潘玉兒在上面行走,說:「這叫做步步生蓮花。」 潘玉兒的服飾用具,也無不是盡意挑選的珍奇之品,十分奢侈。
蕭寶卷對女人的美足有一份特殊的嗜好,他發現潘妃的足美,更因此封她為「貴妃」,得空便握住她的足踝,搓之,揉之,捏之,聞之,甚至吻之,嚙之。
皇上看到烏雅青黛的腳是纏足的,自然便想到蕭寶卷愛潘玉奴的美足,若是他今日將烏雅青黛納入后宮,那麼便是告訴天下人這樣是美的。
清朝入主中原后,起初極力反對漢人的纏足風俗,一再下令禁止女子纏足。順治二年起就下詔禁止,康熙元年又詔禁女子纏足,違者罪其父母。但此時纏足之風已是難以停止了,康熙七年,王熙奏免其禁,于是民間又可以公然纏足了,旗人女子也紛紛仿效。到了乾隆時,多次降旨嚴責,不許旗人女子纏足,于是在旗女中此風稍斂,但漢人卻越來越為小腳癲狂。
朝廷是反對這等糜爛風氣的,雖然今日殿選不止一人有纏足,但烏雅青黛因著步步生蓮受到了極大的關注,若是入宮,眾人見此必定更加追逐纏足的風氣,那麼皇上不如以她為鑒,殺雞儆猴,給所有人做表率。
這才是烏雅青黛被逐出宮去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