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靜嫻,沛國公之女。這個身份哪怕是入宮為妃都不為過,又怎麼會甘愿嫁果郡王給側福晉呢?孟靜嫻這個角色其實非常具有爭議性,這個人物給大家的初印象多為戀愛腦。
一個國公的女兒,家室優渥,父母寵愛,要什麼男人沒有,偏偏選了所謂的高嶺之花果郡王。如果果郡王真的是高嶺之花也就罷了,偏偏人家早早就心有所屬,孟靜嫻自己也知道這件事,孟靜嫻還要強行嫁給果郡王,這著實令人費解。
孟靜嫻嫁給果郡王這個契機,其實非常可笑。早些年孟靜嫻對果郡王一見鐘情,哪怕國公府被京城好男兒踏破了門檻,孟靜嫻也始終堅持要嫁給自己的心上人果郡王,硬生生耗盡了自己的青春,成為了滿城皆知的老姑娘。這事兒看似癡情,如果這只是一場屬于孟靜嫻一個人兵荒馬亂的暗戀,也倒多了幾分苦澀和甜蜜。但這一場暗戀,孟靜嫻鬧得沸沸揚揚,人盡皆知。
世人都知道這國公府的女兒非果郡王不嫁,傻了吧唧等成了老姑娘,還等不到果郡王一次回眸。這其實是非常荒謬且可笑的一件事,不僅給孟靜嫻抹黑,還給國公府丟了臉面。在故事中,浣碧都知道對著甄嬛抱怨「這國公府的小姐就是拖著王爺不放,眼巴巴趕著往上湊。」這句話的意思其實很隱晦,一方面是說孟靜嫻道德綁架,用自己的身份去捆綁一個男人的婚姻,非常無恥。二另一方面,連浣碧這樣婢女出生的小姐,都敢這樣吐槽孟靜嫻「廉價」,由此可見,孟靜嫻在京城的風評有多差。
這樣的孟靜嫻,別說是國公家的女兒了,哪怕是皇帝親自要納她為妃,都要老臉一紅,思慮片刻,更別提其他男人。孟靜嫻給自己套上了果郡王的名聲,從表面上來看確實是道德敗壞,不僅給自己扣了一頂癡情帽,還給果郡王鎖死了一個花邊新聞。且不說果郡王是否娶親,退一萬步講,哪怕果郡王真的娶了別人,孟靜嫻就是小兩口之間那顆不得不拔的刺。沒有什麼無端的花邊新聞,孟靜嫻一頭沖到底,恰恰是死死按住了果郡王。
在風口,母豬都能上樹。甄嬛小象事件一出,浣碧在大堂跪著假意坦白,聲稱果郡王掉出的小象是自己,他們兩個人是郎有情,妾有意。浣碧長得本就與甄嬛有幾分相似,如今果郡王掉出了小象,浣碧又蹦出來洗白,那無疑是將兩個人徹底錘死。果郡王再不愿意,他也無法在這個關口上告訴皇帝,自己愛的是他的妃子甄嬛。在這個節點,甄嬛冒出來咬死了這一段關系,她笑著說希望收浣碧為義妹,光明正大嫁果郡王為側福晉。
果郡王終于娶妻了,滿京城都轟動了,國公府自然也不在話下。孟靜嫻同樣也知道了這件事,而后沒多久,雍正就語重心長地對著果郡王說,希望他能夠娶國公府的孟靜嫻為妻。顯而易見,果郡王這段婚姻不過是政治交易,國公府與皇帝達成了怎麼樣的協議我們都不可而知,但果郡王要是愿意娶孟靜嫻,也不至于等到這個時候。前一腳,命運安排了一個不愛的女人,后一腳,自己的親大哥更是安排了一個政治棋子。
從這里,我們就不難想象果郡王的處境,非常尷尬,也非常難受。娶不了心愛的女人,還要強行收一個不愛的女人進府,這樣的男人,跟勾欄里的女人有什麼區別,無非是出賣色相,討生活一份安穩。孟靜嫻就是在這個時候入府,她同浣碧兩個人雙雙嫁給了果郡王。一場喜事,三個紅人,其中幾個人在笑,幾個人在哭,我們都心知肚明。
這無疑是一場近乎荒誕的婚事。浣碧出嫁之前,她還委委屈屈地向甄嬛訴苦,只說自己得不到王爺的心。事實上,這條路還不是浣碧自己選的嗎。對比孟靜嫻,她多了幾分從容。孟靜嫻什麼時候開始洗白自己的人設,那便是嫁入王府的第一個晚上,果郡王選擇去浣碧的房間,孟靜嫻一把掀開了紅蓋紅,不吵也不鬧,平靜地對著身旁的嬤嬤說:嫁過來就知道往后的日子了,今天就受不了了,以后的日子怎麼過?
從這一句話開始,我們就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一個國公府出來的小姐,又怎麼會是簡簡單單的傻白甜。孟靜嫻是國公府的嫡長女,我們且不說她的性情如何,在一個大家族出生的女子,又怎麼真的會是一個出淤泥而不染的小百花?試想,烏拉那拉氏這個盛產皇后的家族,已經足夠龐大,根基也足夠深遠,但這個家族費盡心思培養的純元是怎樣的性情?她美麗,善良,活潑,但也不妨礙她為自己的家族步步經營,在死之前,純元都不忘給自己的妹妹鋪路。
我們再想想孟靜嫻,她打著癡情的名義,干了許多旁人眼中的「蠢事」。但入府后的孟靜嫻,顯然跟浣碧在兩個層級。浣碧回門時,她入宮探望甄嬛,一言一行無不顯示孟靜嫻的無能,她嘲笑孟靜嫻跟王爺話不投機半句多,王府也插不上什麼手腳,只當做是養了個閑人。但是這個閑人,在第一次入宮的時候就拜訪了甄嬛,一語道破了夢中人。
這一段故事情節,也成為了孟靜嫻的黑料,大家都認為孟靜嫻自討苦吃,向甄嬛秀恩愛,再跟人家秀自己的懷了王爺的身孕。但這只是表象,孟靜嫻倘若真的是一個小家子氣的女子,那她在府邸跟浣碧斗,就能把自己氣死,又怎麼會大著膽子到甄嬛的面前,聲稱自己是王爺的枕邊人,早早就明白了王爺的心意?孟靜嫻無疑是聰明的,她的聰明讓她多了幾分圓滑,少了幾分狡詐,如果說孟靜嫻是在甄嬛面前爭寵,倒不如說孟靜嫻是入宮這一趟,是為了證實自己的猜想。
如果說之前孟靜嫻猜測浣碧不是果郡王心心念念的人,那麼見到了甄嬛,她自然就明白了真相。前期的種種試探,讓孟靜嫻馬上就明白了事態的真相,繼而她立馬做出了自己的下一步行動,向甄嬛示好。在那一場較量中,浣碧在不在現場都不重要,哪怕孟靜嫻知道了浣碧躲在珠簾背后,她也毫不在意。孟靜嫻真正要找的人就是甄嬛,那個果郡王心心念念的人。
這是一場聰明人之間的對話,孟靜嫻的開場就給自己拉低了姿態。她一邊聲稱果郡王愛的只有甄嬛,心中毫無他人,另一邊,她拋出了自己懷有身孕的事實。孟靜嫻向著甄嬛解釋,自己的孩子是因為灌醉了王爺,由此才得來的,她根本不在意王爺是否愛她,更別提爭寵。孟靜嫻只想嫁給果郡王,如今這個愿望實現了,她只想為心愛的男人生下孩子,別無所求。孟靜嫻這一番話,說盡了甄嬛的苦楚。
無論甄嬛是否對孟靜嫻具有敵意,那一個叫果郡王的孩子,也讓彼此動容。都是做母親的人,孩子是無辜的。孟靜嫻幾句話,就讓自己跟甄嬛站成了統一戰隊。他們都有同樣的目的,那就是保護果郡王。他們也有同樣的心態,那就是果郡王孩子的母親。在這一場對白中,浣碧根本無從下手,更別提后來甄嬛幫著孟靜嫻勸退了浣碧的猜忌,讓她安心在府中伺候好王爺。
孟靜嫻,三兩撥千金就獲得了勝利。這便是國公府的氣度,也是一個女人的智慧。孟靜嫻是一個好對手,也是一個好隊友。倘若不是因為開局選了一條無人跨越的「癡情女「人設,孟靜嫻若是要進宮爭寵,恐怕會成為甄嬛最強勁的對手。這樣癡情的孟靜嫻無疑是可悲的,但她還能在有限的時間和能力內,為自己爭取好最好的資源,這也是一種人物的高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