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瓔珞剛入宮時作為繡女的身份接到的第一個大型任務就是富察皇后的千秋禮,照往年的舊例,繡坊會獻上用孔雀羽線織成的鳳袍。魏瓔珞因為業務能力優秀領到了這個工作,當然,她也十分謹慎,知道孔雀羽線十分珍貴不能出錯,所以一直守在繡坊不敢離去。
和魏瓔珞要好的吉祥見瓔珞這樣下去容易吃不消,便讓她去吃飯自己代替她看守孔雀羽線。然而繡坊繡女因為玲瓏因為和魏瓔珞有仇,便趁著吉祥看守的時候使了調虎離山之計,利用走水引吉祥去宮女所,盜走了孔雀羽線,還將魏瓔珞縫制了一半的鳳袍損毀。
無奈之下魏瓔珞只得再找辦法。在庫房里,她看到一些沒用的動物皮毛,忽然有了想法。皇后正好在前段時間提倡后宮節儉,那麼她可以舍去金絲銀線的老套路,大膽采用不值錢的動物皮毛制作鳳袍。
到了獻禮那天,各嬪妃都競相將自己的禮物送給皇后。嫻妃準備的是一雙玉如意。
如意是舊時中國民間用以搔癢的工具。流行全國大部地區。最早的如意,柄端作手指之形,以示手所不能至,搔之可如意。大約出現于戰國之時,又稱「搔杖」。而目前所見的古代如意,多為明清所制,而以清代為最多。此時的如意已沒有實用功能,只是一種象征吉祥的陳設品,常被作為禮品饋贈友好。取如意之名,表示吉祥如意,幸福來臨。
古代送禮流行雙數為佳,故而嫻妃進獻的是一雙,在后面的劇情中,皇后曾提到嫻妃在如意的手柄上親手刻了一篇《心經》,手指都弄破了。
嫻妃獻禮之后是純妃。純妃送了一塊暖玉給皇后娘娘,但純妃送上的時候嘉嬪卻說所謂暖玉不過是和田玉罷了,在她們宮里要多少有多少,問純妃這塊暖玉有什麼獨到之處。
和田玉,「中國四大名玉」之一,秦始皇統一中國的時候,和田玉因產于崑崙山被稱為「昆山之玉」,以后又因位于「于闐國」境內而被稱為「于闐玉」。直到清光緒九年設立和田直隸州時,才被正式命名為「和田玉」。
新疆玉石是中國玉石群中的佼佼者,其中又以新疆和田玉最負盛名。《千字文》有「金生麗水,玉出昆岡」之說。昆岡玉就是指的和田玉。
從商代至漢代早期玉料不是來自新疆和田,而是來源于古代被稱為「崑崙山」的祁連山之中,新疆和田玉進入中原的準確年代是西漢中期,和田玉籽料的發現者是漢代使者張騫,和田玉山料的開發時間是在明代。
純妃說這塊暖玉寒冬時節佩戴在身上便能隱隱升溫,正適合皇后娘娘的體質。壽禮以雙數為佳,只是尋遍全國也只找到這一塊。可見極其珍貴。
隨后是舒貴人,后期可以看到,舒貴人家境殷實,無論干什麼出手都十分大方。這次她送的是一個寶石盆景,在每朵花上都鑲嵌了紅寶石還打了金托。
盆景是在花盆中濃縮加工的小型景觀,它結合了花木的栽培和造型的塑造,通過藝術的表現再現自然,是富有自然情趣的東方藝術精品。而寶石盆景是盆景藝術發展過程中經清代綺麗奢華的宮廷文化浸潤而衍生出來的藝術珍品,是用金銀、玉石、琺瑯、珠寶等珍稀材料仿制自然景觀的藝術。
用寶石模仿自然景觀的盆景,多由內務府造辦處為皇室祈福、祝壽而制,且為清代宮廷所獨有,寄托著貴族皇室「萬代長春」的美好愿望。
寶石盆景,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歷史藝術價值,是清代皇家生活重要的實物佐證,是清宮文物中極具宮廷文化特色的部分;它顯示了清代工藝美術的輝煌成就,是國之瑰寶,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和歷史縮影。
盆景寓意雖好,但舒貴人這紅寶石金托底的,一聽就俗氣了些。所以姍姍來遲的高貴妃一來便開始嘲笑她的禮物,說皇后娘娘怎會看得上如此俗物,氣得舒貴人一時沒什麼好臉色。
這場宴會,貴妃仗著自己的身份來遲,還推脫是準備禮物去了,末了,送的竟是一尊純金的送子觀音。皇后娘娘尚未走出喪子之痛,貴妃這麼做根本就是向皇后娘娘心口捅刀子。
貴妃還說,按照老祖宗的規矩,只有皇后才能使用純金器,所以她特地請造辦處打造了這尊純金的觀音。
貴妃之前還曾埋怨過自己事事都低皇后一等,不僅每年宮份比皇后低四百兩,就連器具,她都只能用銀器,而皇后卻可以用金器,所以這一次,貴妃雖送純金,卻利用這一點狠狠地嘲笑了皇后。
雖然眾人都知不妥,但她畢竟送的是禮,皇后只能笑臉收下了。
隨后爾晴便通知馬上要獻禮的各坊宮女警醒一點,皇后娘娘心情不好。
魏瓔珞得知后退到了最后,她知道無論皇上送什麼給皇后她一定都會喜歡,等到皇上的禮物送完皇后的心情一定很好,那個時候她受罰的幾率也更低,所以她打算最后再進獻鳳袍。
但皇上壽禮遲遲不來,魏瓔珞只得先進殿內。終于,在她馬上要揭開黃稠的時候,皇上的壽禮終于送到。
皇上為了給皇后驚喜,早早地吩咐了做鐘處,倒騰了好久最終做了一只祝壽鐘。但皇上卻說大清朝不興壽辰的時候送這種玩意兒,所以又命人重新改造了下,最終變成一只妝奩,上面的小匣子能準時報時。
妝奩是古人盛放梳妝用品的器具,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產生并流行開來,一直延續到明清時期,歷史十分悠久。中國傳統造物追求「器以載道」的意境,妝奩的發展代表了不同時代、不同階層的審美情趣與價值取向,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在戰國秦漢時期,多為漆器妝奩,是名望貴族才能享有的。經過唐宋變革進入宋代平民社會以后,人們在追逐器物精美的同時,更加注重器物的實用性,這使曾經昌盛一時、適合席地起居的漢式漆奩逐漸演變成適合垂足而坐的多層套奩。隨著明式家具的大發展,妝奩最終演變成了大型梳妝臺和便攜式梳妝匣。
中國家具在明清時期得到了巨大發展,出現了用貴重木材如紫檀、黃花梨等制作的妝奩。妝奩的款式設計繼承多為折疊式梳妝匣,外形小巧,便于攜帶,上蓋打開,可支起鏡子,匣內置多個存放梳妝用具的小屜。
果然,高貴妃見皇上如此用心,還未聽李玉介紹完便離坐說自己不舒服回宮去了,皇后的心情自然也好了起來。此時魏瓔珞獻上鳳袍,說明用動物皮毛是為了響應皇后節儉的風尚,不僅沒有受到責怪,反而受了賞賜。
綜上,如果你是皇后娘娘,你覺得哪位妃子送的禮物更貴重,哪位送得又更合你的心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