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則存,分裂則亡」,這是當年宣傳《美國隊長:內戰》時很著名的一句口號。
《內戰》講述了超級英雄們被分裂,而最終走向英雄內戰的故事。
這場「內戰」不僅發生在了電影中,其實還發生在了漫威公司內部,幾乎導致了漫威工作室的分裂。
當年,漫威影業還不是現在這樣完全獨立自主有話語權和決定權的漫威影業。
凱文·費奇領導的漫威影業,幾乎都要受制于漫威娛樂的首席執行官艾克·佩爾穆特。
其中還有紐約創意委員會那群愛管閒事的高層,隨時可能會出來指手畫腳。
導演羅素兄弟想要退出《內戰》,凱文‧費奇與佩爾穆特多年打交道中的挫折感也在《內戰》時達到了頂峰,于是他萌生了離開漫威的念頭。
為了做一些冒險和顛覆性的事情,凱文‧費奇和羅素兄弟想用漫威最受歡迎的兩個角色,讓他們對立並試圖殺死對方。
在接受Deadline採訪時,喬·羅素談到了這場致命內戰背後的更多故事。
當時凱文‧費奇已經對紐約方面試圖縮減預算而感到沮喪了,因為那邊不想把《內戰》的規模搞成《復聯2.5》。
ps:據早在2014年的報導,佩爾穆特對可能要為道尼在《內戰》中支付的片酬感到非常憤怒,他曾下令要把鋼鐵人從該片中刪除。
喬·羅素繼續說道:「《內戰》這部電影實際上導致了漫威內部的內戰。」
「因為紐約有個團隊試圖在電影中強加一個更傳統的第三幕。
我哥哥和我當時就說,我們對拍這種電影不感興趣。
如果你們想走這個方向,我們就不幹了。
我們更想拍一個關于這兩個人的故事,我們認為這會更有趣,並在這之後引出更有趣的電影。」
電影《內戰》進行了改編,導致英雄分裂的幕後黑手其實是澤莫。
喬·羅素稱,當時他們已經非常接近于要被解雇了。
「但後來進行了一系列對話,當時的迪士尼首席執行官鮑勃·艾格做出了一個決定——
凱文·費奇完全掌控了漫威工作室,我們可以按照我們想要的方式製作《內戰》。
這增強了凱文的能力,也增強了迪士尼的能力,因為他們看到我們做了一件瘋狂的事情,而且還賺了十幾億美元。」
「所以下一次,當我們說,我們有一個更瘋狂的想法。
我們要(在《復仇者聯盟:無限之戰》中)殺死一半的角色時,他們明白這其中的含義,以及這對票房會產生怎樣的積極影響。」(全球票房收入最終為20.48億美元)
大家還記得當年看到鋼鐵人和美國隊長雙方在《內戰》中決裂,
以及在《無限之戰》中看到死了一半的英雄,是怎樣的震驚心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