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從《知否》《清平樂》《風起洛陽》三部古裝劇看古代的婚服講究!
在宋代婚服中,會遵循一個「低嫁穿紅,高嫁穿綠」的規律。
你看《知否》中,嫁去伯爵府的墨蘭,以及嫁到侯府的明蘭,她倆都屬于「高嫁」穿的都是綠嫁衣。
如蘭嫁給文炎敬屬于低嫁,雖然沒有拍攝她出嫁時的場景,按當時的規矩來說,如蘭穿的一定是紅色的嫁衣啦!
包括劇名《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也是暗示綠高紅低的!
《清平樂》中,曹丹姝第一次出嫁時,穿的正是紅色的嫁衣,她第一任老公家世是比不上曹家的,所以她就屬于低嫁,穿的是紅嫁衣。
不同于唐朝的雍容華貴,宋朝會更低調內斂一些。
宋朝的婚服沿用了唐朝的「紅男綠女」,男服緋紅,女服青綠。
當天,不論富貴還是貧賤即便是沒有做官,新郎都是要穿大紅色「公服」,也叫「絳紗袍」。
看~顧廷燁結婚的時候,穿的這件就是非常標準的宋代官員結婚時,所穿的絳紗袍哦!
《清平樂》中,趙禎和曹皇后結婚時,穿的是宋代皇帝所穿的絳紗袍,看這張圖,是不是覺得神還原了呢!
既然是沿襲的唐制,那怎麼以唐代為背景拍攝的《風起洛陽》,宋軼飾演的柳七娘,和王一博飾演的百里弘毅,結婚時穿的不是綠也不是紅,而是藍衣呢?
因為百里弘毅不是普通的男子,他是世家公子,他本人雖然沒有官職,但是可以在婚禮當天破例穿一次比自己等級高的禮服。
這個禮服就是「爵弁服」,是「士」的最高禮服。
爵弁服就是青色的婚服,在古代青和藍沒有那麼大的差別,所以百里弘毅才是藍色的婚服,其實更嚴謹一點應該說這是深青色啦!
到了新娘服時,本來也應該遵循「紅男綠女」,但柳七娘出身名門,她的婚禮自然是要比一般民間女子更講究一些,她可以穿她麻麻的命婦級別的禮服出嫁。
所以她大婚的時候,穿上了命婦才能穿的「翟衣」,翟衣上翟鳥數量越多,品級越高。
皇后也是穿翟衣的,翟衣分為「袆衣」「褕翟」「闕翟」,袆衣是皇后的最高形制的禮服。
袆衣既是祭服,也是朝服和冊后、婚禮時穿的的吉服。類似于清朝皇后的朝服。
《清平樂》中,曹皇后冊后and婚禮時,穿的就是袆衣哦~
很多人說,后面這件紅衣服才像婚服,紅彤彤的,這只是個普普通通的常服啦!
再來看《知否》中,明蘭大婚第二天去給小秦氏請安的時候,穿的是交領襦裙,也是常服的一種!
至于咱們總聽到的「鳳冠霞帔」,是宋明重要的冠服之一。類似于我們現代的披肩。
霞帔本來是皇帝的妃子所穿的,到了宋代才被劃入了命婦禮服的行列中,正式成了一種身份等級的象征,隨著品級高低的不同,會有不同的裝飾區別。
在宋代,霞帔可不是人人都能配的,只有貴婦才能作為常禮服的一部分,而且只有正室才有資格穿「鳳冠霞帔」。
怎麼樣,是不是能分清宋代婚服該咋穿了呢?
婚服一輩子只能穿一次,那你知道宋朝的時髦精們,日常是怎麼穿搭的嗎?
從《知否》看宋代時髦精是怎麼穿衣服的!
明蘭在劇中的服裝根據她身份的不同,也發生著變化。
姑娘時的衣服多為淺色,嫁入侯府之后,衣服的款式越來越精致。
在劇里明蘭、張氏日常所穿的衣服,可不是只有權貴才能穿哦!
在宋朝,不論權貴還是一般的小老百姓,都流行這樣的服飾。這種服裝樣式叫「直領」。
「直領」本來是衣領的樣式,后來成了服裝的名稱。
宋代女裝是上身穿窄袖短衣,下身穿長裙,通常在上衣外面再穿一件對襟長衫。
這個場景中,明蘭脫去了外衫,很明顯就能看出來,是窄袖短衣加長裙。
之后,明蘭睡不著出去散步時,又在外邊加上了一件「直領」。
從《清明上河圖》中描繪的不多的女性來看,宋朝極具特色的裝扮是「對襟合領,兩側開衩、修身窄袖」的上衣,下身穿著褲子。
這個「對襟」就是兩襟相對,紐扣在胸前正中。
如蘭穿的這件,就是對襟襦裙。
大娘子摔倒時穿的這個,是墨綠色對襟襦裙。
祖母穿的是姜黃色雕花襦裙。
但是我發現了一個不一樣的圖,在《瑤臺步月圖》中,能看到畫中的小姐姐,直領加抹胸,身量纖纖清瘦婀娜。
哎,是不是和我們看到的古裝劇美女不一樣呢!
其實,在《知否》劇中,她們常穿的是褙子或者宋代大袖。
本來這大袖是皇帝嬪妃的常服,因其兩袖寬大,被稱為大袖。
后來傳到了民間,成了貴族婦女的禮服。
你知道嘛?大袖可不是人人都能穿的。最起碼林小娘她就不配!
《知否》大娘子這身平平無奇的衣服,可不是誰都能穿的哦!
《知否》第一集,大娘子的出場你還記得嗎?
這套禮服,是褙子和大袖的結合。
《朱子家禮》稱:「大袖,如今婦女短衫而寬大,其長至膝,袖長一尺二寸。」
在華蘭納征的時候,大娘子穿的紫紅色衣衫,看著像是大袖,但大娘子的這件衣服從兩腋開叉,其實它是直領對襟褙子哦!
之后大娘子的這種穿搭,可是需要較高的社會地位才配穿的!
褙子若是作為內搭,與大袖禮服相連,這種搭配是命婦等上層階級女性所穿的,屬于正式禮服。
當時是什麼場合?華蘭納征的大日子,大娘需得穿的得體些,紫紅褙子,領口、袖口雕花,作為較次一等的常禮服,穿于靛藍色毛邊大袖里面。
這一身看上去既華貴又不張揚,是上等人家的穿衣打扮。
在吳大娘子向剛回京的祖母和明蘭透露消息的時候,這個場景下有三件大袖。
大娘子再次穿上了她的靛藍色大袖,祖母穿的是深灰色 雕花 黑毛邊大袖,吳大娘子穿的是草綠色雕花毛邊大袖。可見「大袖」是當時貴婦的標配。
《朱子家禮》另外特別標注了:「眾妾則以背子代大袖」。
可見地位低下的妾室是不能穿大袖的,要用褙子代替。
也就是說,林小娘這種妾室,是肯定不能穿大袖的,不然就是逾越禮制了,是可以被大娘子抓住錯處的。
怪不得,我不記得林小娘在劇中有任何大袖款式的衣服,原來是沒資格穿啊!
褙子是宋朝最具代表性的服裝,女子將其視為常禮服,四季皆穿。
比如長梧結婚的時候,當時是冬天,盛家淑蘭、品蘭還有明蘭,穿的就是厚款褙子。
作為主家的盛大老太太,雖然她位高權重,但只是個商人之母,是沒有品階的,她無法穿大袖,只能穿喜慶的暗紅色雕花毛邊褙子。
孫秀才的麻麻穿的是,土里土氣的碎花黑毛邊褙子。
到了天氣暖和的時候,盛家三蘭又穿上了薄款褙子。
墨蘭穿上了紅色的碎花褙子,符合她張揚跋扈的性格。
如蘭穿上了杏色暗花紋褙子,黃色也很符合她活潑開朗的性格啦!
再然后就是明蘭,她穿的是淡藍色雕花褙子,符合明蘭低調嫻靜的性格。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不好區分的服飾,那就是「比甲」。
納征禮時,華蘭穿的這個小上衣,就叫「比甲」,沒錯,就是我們現代的馬甲啦!
比甲有長款的,也有短款的,有領子也有不帶領子的。
怎麼區分比甲和褙子呢?最好理解的說法就是,比甲沒有袖子,褙子是有袖子的!
怎麼樣,宋代女孩的時髦,領會到了嗎?
任何一個能被人反復觀看的古裝劇,除了劇情優秀,吸引人的都是精美的服化道。
《知否》考究的服飾,也讓我每每刷劇的時候,都不由得贊嘆一句:正午可真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