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版丨九月清宮
編輯丨墨楓
同樣是當官的,為啥顧廷燁上朝可以正著站,盛纮和長柏就要橫著站呢?
別人家的古裝劇上朝時,那都是齊刷刷一片,整整齊齊的面向圣上。
可到了知否里,咋就橫七豎八的啥方向都有呀?
哎~這里頭可太有講究啦!
朝中的官員們不僅有品階高低,還有許多不同的工作等級。
《周禮》有言:正位朝儀之位,辨其貴賤之等。
官位品級已經通過官服顏色表現出來了,那職責的等級高低就靠站位表現啦。
這些站位在宋朝稱為「班序」,也可以稱作朝位,有點類似于上課時的座次表。
其中全場老大也就是皇帝,座位是中線坐北朝南,表示最尊貴的地位。
拋去旁邊的內官不談,下面文武百官中離皇帝最近的,右手邊是親王位。
知否中趙宗全的好大兒桓王就是站在這個位置。
左手邊最近是宰相,韓小老頭就是站的這兒。
再往左是使相和參知等,都是朝中最要緊的大臣。
身后緊挨著的幾排是節度使和樞密院等。
顧廷燁有個官職是武康軍節度,而且還是殿前司副都指揮使,正好對應這個位置。
后面再并列站一些學士啊使副啊,再之后就是幾排側著站的官員啦。
主要包括御史台、中書省、門下省等。
齊衡升了官,當了諫院諫議大夫,屬于御史台的人,因此就是面朝中線側站。
劇里爭論皇考皇伯一事時,有一名御史台的官員站出來跟皇帝吵架,就是從側站的位列中走出來的。
說起來宋朝從不殺言官,官員們崇尚「文死諫,武死戰」。
像齊衡那種抬杠抬到皇帝血壓飆升的,已經算是很溫和了。
真正的宋朝歷史上,言官當朝罵皇帝的都有。
也難怪讓他們御史台的人都側著站,宋朝皇帝估計是看見這群人就頭疼啊。
另外長柏和盛纮,一個是太常寺少卿管禮樂,一個管糧道。
都是地位高但又清閑的工作,側站在這個位置也就能理解啦。
知否中這些官員的設定還是蠻符合歷史的,看的出劇組也是用心了呀。
不過我還是想吐槽一句,他們的帽檐那~麼長,站在一起真的不會打架嗎?
明蘭真的不是嘴瓢了嗎?居然管太監叫天使?
第一次在知否中聽到這種稱呼的時候,瞬間感覺這部古裝劇,蒙上了一層西方魔幻色彩。
後來查了查資料才發現,原來又是我孤陋寡聞了5555。
天使這個稱呼在古代指的是天子使臣,負責為皇帝傳達一些旨意或物品。
畢竟皇帝的意思就是上天的意思,明蘭也是為了表示尊敬,才會以天使來稱呼這些內官。
而對于皇帝,宋朝還會在非正式場合稱呼為官家,這聽起來就比那些皇帝圣上的接地氣呀。
其實這也正是宋朝皇帝們的思想宗旨。
漢代劉向的《說苑·至公》有這樣一句話:天下官則讓賢是也,天下家則世繼是也。
官家一詞就是這句話的融合,有一種賢德親民家國天下的趕腳。
而在官員之中還有個稱呼也很奇怪:韓大相公~
這個相公可不是丈夫的意思啊,韓小老頭那是兩朝元老官居相位,連皇帝和太后都拿他沒轍。
這個大相公就是對宰相的一種美化后的尊稱。
除了朝堂上的稱謂,民間還有一些稱呼也很有趣。
在劇中我們經常能聽到柏哥兒、蓉姐兒之類的稱呼。
而且大多是長輩或者親近的嬤嬤這麼叫,多少有點亂輩分的感覺。
其實這是因為古時候醫療水平比較落后,小孩子夭折率很高。
叫個哥兒姐兒的可以顯得吉祥長壽。
而且這個稱呼的重點放在兒化音上,叫起來會顯得比較親切。
也不會和哥哥姐姐之類的輩分混淆。
只可惜顧廷燁的兒子昌哥兒,只因為一次發燒就去世了,沒能享受到這個吉祥的福氣啊。
另外還有一些冷門的稱呼,像魏行首啦虔婆子啦,這些就稍微有點涉及危險行業了。
行首是對于一些高級特殊服務女子的稱呼。
她們不僅膚白貌美技能了得,就連琴棋書畫都是樣樣精通。
還能出入各種達官顯貴的場所,難怪顧廷燁和盛長楓他們都喜歡往上湊呢。
而墨蘭拿來罵祖母的虔婆子,屬于古代三姑六婆中的其中一種,指的是青樓老闆娘。
俗語中也會拿來罵一些老不正經的婆子老太太。
墨蘭敢拿這個稱呼叫祖母,心地真的是很惡毒了呀。
好啦本期就到這里吧,友友們還知道哪些神奇的稱呼,在評論區里告訴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