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乎上,有一個接近9W人參與評論的話題:「《甄嬛傳》播出十周年,為什麼至今仍被觀眾熱議?」
它的后勁可遠遠不止那些流傳甚廣,人人都能說上兩句的金句熱梗,也并非全然憑借主角團的魅力放光芒,在十年后依然旗幟鮮明地標榜著宮斗劇的「老大哥」身份。
我想,《甄嬛傳》之所以擁有如此深遠的影響力,其中的重要原因,便是里面的每一個角色,都曾有血有肉的活過。
拋開主角光環的甄嬛,不談人淡如菊的沈眉莊,單拎出來《甄嬛傳》中的「惡人天團」,心機深沉老謀深算的皇后,出身卑微又不甘心的安陵容,清高狂妄又實在美麗的琪嬪……也都各有各的出彩之處。
而在這粉墨登場的惡角群像中,卻有一個反派顯得格格不入,她沒有煙熏妝大紅唇,也沒有恨得叫人牙癢癢,她就像一朵人間富貴花,將主角的光環都一度壓得黯然失色。
她是誰?
京城所有美色,也不敵她鳳儀萬千的華妃娘娘。
大反派華妃娘娘在劇中心胸狹隘,殘害嬪妃,又被深愛之人忌憚,常年賜她歡宜香以避孕,在華妃多年無子又得知真相后,毅然撞壁而亡,令人唏噓。
《甄嬛傳》中的華妃娘娘,出場雍容富貴,下場凄慘悲涼,然而電視劇只是電視劇,反派終究要為主角讓路,那麼,歷史中華妃娘娘的原型,是誰呢?
華妃娘娘的原型正是雍正帝的寵妃年氏,死后追謚為敦肅皇貴妃,僅從這一謚號便足以見得雍正對這位妃子的感情。 據史學家考察,歷代后妃中僅有年妃一人被追謚為「敦」,便在皇帝之中,也僅有兩位皇帝使用了這個字作為謚號,雍正將「敦」送給了自己心愛的寵妃,這大概便是他對年妃最高的贊美吧。
反觀年妃的一生,才真當得起鳳儀萬千。
一、獨享恩寵達11年,雍正為她親擬謚號
年妃出生于官宦世家,父親乃湖廣巡撫年遐齡,年妃大哥時任內務府總管,二哥則是威名遠揚的撫遠大將軍年羹堯。
年妃嫁與雍正的具體時間,無史料記載可做考察,只知道是康熙帝為了安撫年氏父親勞苦功高,便將年遐齡之女年氏指婚給和碩雍親王為側福晉,而此時潛邸中已有一位正妻烏拉那拉氏、另有李氏、鈕祜祿氏等妾室。
康熙五十年,鈕祜祿氏因為照顧雍正有功而被寵幸,生下一子弘歷,除此之外,雍正最得寵的妾室便是側福晉李氏,她一共為雍正生下了三子一女,而年氏入府后,李氏獨得恩寵的局面便被扭轉了。
從雍親王早年的詩集中,得以窺見兩人曾經的恩愛場景:緗編欲展又疑思——親王板著臉拿起書本想要研學,腦海中浮現的卻是 丹唇皓齒瘦腰肢,斜倚筠籠睡起時的旖旎光景,怎能不叫人心生蕩漾?
在雍正心中,年氏并非一個唯唯諾諾的小女人,史書對她的記載有 「凜箴規于圖史」,而對皇后以及其它妃子的記載則是「納順罔懟」——年氏能夠引經據典,勸誡皇帝,同時又能被以乾綱獨斷的雍正稱贊,可見雍正對于年氏傾向于平等性的欣賞,這大概也是年氏盛寵不斷的原因。
而年氏的受寵程度,從她的生育情況也可見一斑,從康熙五十四年到雍正元年,年氏為雍正帝一共誕下三子一女,除此之外,雍正的其他妻妾再無所出。
人人都知道雍正是個實打實的「工作狂」,平日里「毫無土木、聲色之娛」,而雍正短暫的休憩時間卻一定要去年氏的寢宮,年氏享「專房之寵」長達十一年之久。
雍正元年,在雍正帝胤禛繼位后的第一次大封中,年氏被冊立為地位僅次于皇后烏拉那拉氏的貴妃, 她也是少有的越過妃嬪晉升順序而直接封為貴妃的后妃。
年氏的地位遠高于比她資歷深厚的齊妃李氏和熹妃鈕祜祿氏,李氏憑借三子一女躋身妃位,熹妃生下弘歷,也理應封妃,而年氏則是真正憑借雍正對她的寵愛而封為貴妃的。
雖然盛寵,卻并無惡性 ,與《甄嬛傳》中那個色厲內荏、心思歹毒的華妃不同,歷史上的年氏被雍正盛贊為「 秉性柔嘉,持躬淑慎」,她在皇帝面前恭敬謹慎,對待皇后也是謙卑恭謹,年氏寬厚下人,侍奉太后,這都是有史可查的,也正因如此,年妃才得到了雍正親自為她選定的獨一無二的謚號:「敦肅」。
按照古代禮制,皇貴妃崩逝后,他們的謚號都會先由禮部擬定,再由皇帝最終確定,對于后妃們的謚號擬定,禮部都有相關文獻可供查閱,而關于年妃的謚號,禮部卻并無記載,加之「敦肅」從未有過使用記錄,禮部出于嚴謹性,不會憑空使用從未用于謚號的字眼作為后妃的謚號,這些都足以佐證,年妃的謚號是由雍正帝親擬的。
這一謚號從未在后妃身上使用過,就是用在皇帝身上也少有,僅有明朝的明神宗和明熹宗謚號中出現過「敦」一字,這是一個極其美好的美謚,全天下最寬厚仁慈的人才有資格享有這一謚號。
而敦肅皇貴妃是中國古代第一個用「敦」作為謚號的后妃,足以見她在雍正帝心中,是與眾不同的,如芝蘭玉樹,上善若水。
二、包攬雍正所有子嗣,盛寵難敵紅顏薄命
《甄嬛傳》中的華妃沒有子嗣,因為皇帝疑心太重,害怕她生下有年氏血脈的孩子,以后落得個外戚專權的局面,因此特調歡宜香賞賜給華妃,華妃不知道皇帝心思,日日將歡宜香當個寶貝,以至于到死都沒有屬于自己的孩子。
而實際上,年氏不僅有子嗣,她的子嗣還不少,有三子一女,可年妃子女緣薄,她的三子一女都沒有活到成年就夭折了。
皇四女死于兩歲,皇七子死于一歲,年氏懷皇九子時,正值康熙帝大喪,每日跪拜,身體已經有些吃不消,雍正元年,年氏生產時難產,皇九子出生后不久便死去了。
在她的四個孩子里,唯有皇八子福慧命長一些,這個孩子也深得雍正喜愛,時時將他帶在身邊,又安排老師傳授騎射之術,福慧得到的賞賜永遠都多于其他皇子,雍正五年賞西瓜燈,只有福慧得到了兩對, 在一眾皇子和親王中,福慧得到的特殊賞賜僅次于朝中重臣怡親王和果親王。
可惜,再多的寵愛也沒法挽留這個年輕的生命,雍正六年,福慧病重,為了保住年氏留下的最后一個孩子,雍正向朝鮮索求名醫,又減免全國賦稅來為兒子積福,然而,縱使貴為君王,也留不住至親之人,年僅八歲的福慧夭折了。
待他死后,雍正以親王禮制將他安葬,而當時的皇四子和皇五子甚至都沒有爵位,雍正對年氏愛屋及烏,其情感人至深。
而年氏也在一次又一次面對孩子離世的悲痛中,身體逐漸垮了下來,加上生育皇九子時難產,她的身體每況愈下,為了沖喜,雍正將她立為皇貴妃,日日在圓明園陪著她——上因貴妃病篤不理事。
盡管病容憔悴,雍正對她卻寵愛依舊,本來年羹堯擁兵自重,狂傲無禮,大臣上疏彈劾年羹堯有92項大罪,每一條都足以罪誅九族,可礙于年氏身體一直不好,為了不讓年氏傷心, 雍正遲遲沒有動手,一拖再拖,一直等到年氏去世,她的喪儀全部結束后,雍正才肯下手除掉年羹堯。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盡管年羹堯犯了許多誅九族的大罪,雍正卻只動了年羹堯一脈,其他年氏族人,雍正分毫未動,甚至加封了年氏的父親和大哥。
雍正三年十一月,年氏病情篤重,雍正「深為軫念」,他想盡一切辦法想要留住心愛之人,可年氏還是撒手人寰。
鐵血君王也有柔情似水,皇貴妃年氏的離世,也讓我們得以窺見一個不一樣的雍正帝。
三、雍正為她破例輟朝,喪儀奢靡極盡哀榮
年氏走后,雍正帝整整五天沒有上朝, 這在雍正帝勤勉的一生中是唯一的一次破例,這五日,在記載皇帝日常作息的文獻中,沒有任何關于雍正處理政務的記載。
年氏是清朝第一個出身漢軍下五旗的皇貴妃,清宮在皇后健在時通常不會設立皇貴妃, 而敦肅皇貴妃的朝冠竟然與皇后一致,都是三層金頂,鳳凰七枝。
年氏的喪禮也是參照孝獻皇后董鄂妃的規格操辦的,五日內僅金銀錠就用掉了九萬多個,盡管如此大辦,雍正還是不滿意,因此責罰了禮部多位高級官員。
而年氏也是清朝第一個皇帝本意祔葬帝陵的皇貴妃,生同裘死同穴,生有專房之寵,死后盡享哀榮,年氏的一生才真正詮釋了什麼叫獨一無二的偏愛。
雖然《甄嬛傳》確實優秀,也塑造了華妃這樣有血有肉、雍容華貴、驕矜狠辣的反派角色,但是歷史上秉性柔和的年氏被塑造成心腸惡毒的華妃娘娘,多少也是對年貴妃不公平了。
而年氏的至情至性、至善至美,則為她在以三綱五常為框架的封建帝制社會,贏得了屬于自己的地位和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