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甄嬛回宮時為何沒有殺了靜白呢?

古月 15/04/2022 15:29 檢舉

甄嬛在各種勢力的推動下,終于穿過重重阻礙準備回宮了。不管和果郡王的那段情感是不是孽緣,反正兩個人已經說清楚了。

至于彼此內心如何,面子上果郡王答應皇上做了甄嬛回宮的冊封使,親自迎接甄嬛回宮。甄嬛處理好了她和果郡王的情緣,

還有什麼遺漏的嗎?

有,當然有了。在甘露寺修行期間,靜白對她的各種欺辱可是猶在昨日,她是個有仇必報的人,大家今天就跟著我來看看甄嬛是如何報復的。

甄嬛回宮前為何不殺了靜白呢?

甄嬛回宮時濃裝艷服,和以前的甄嬛在穿著打扮上簡直大相徑庭。

她站在甘露寺的臺階上,面對著跪拜的各位貧尼,說到:靜白師太,本宮在此清修數年,多謝師太的照顧。

這句話說得很文藝,照顧一詞更是諷刺。甄嬛從來都是恩怨分明的人,她絕對不是一個受了欺侮不還手,不報復的人。

但是她也絕對不是一個主動欺負別人的人。所以臨走之前靜白是要收拾收拾的,要不也枉費了她籌謀回宮忍受的煎熬和艱辛。

靜白:出家人本該慈悲為懷,娘娘,娘娘不必多謝了。

靜白這是故意裝糊涂,還是真沒有聽懂?我從她回話時顫抖的聲調,還有跪拜時眼神的惶恐中看出,她是裝糊涂。

因為她暴露出的害怕就說明她知道自己曾經對甄嬛有過欺辱的行徑。

甄嬛:師太昔日的照顧,本宮沒齒難忘,必當報答。靜岸師太,本宮向來恩怨分明,師太昔日的照拂本宮感激在心。

然后讓槿汐拿她親手抄的太平經送與靜岸師太。

把這兩個人放在一起,然后用不同的方式對待,以證明她是個恩怨分明的人。她對靜岸的好來源于靜岸對她的好。

至于下面對靜白的處罰也讓寺院中那些不知緣由的人,看到她不是無緣無故的。這種話術是考慮到影響力的

靜岸師太接到槿汐拿過來的太平經,一邊看了一眼靜白,一邊說道:只是貧尼尚有一心愿,望娘娘成全。

甄嬛:師太要說的本宮全然明白,本宮便饒她一條賤命,希望她能痛改前非,一心向佛。

很久之前我分解的很多內容中就說到甄嬛具有很敏銳的觀察力。看到靜岸師太的肢體語言,她肯定猜到了靜岸師太要說的請求是什麼。

甄嬛:莫言何在?靜岸師太雖為住持,但心腸過于慈軟。從今日起,便由你接替靜白監寺一職 ,好好糾一糾甘露寺的風氣。

靜岸師太之前很多時候確實想對甄嬛好些的,可因為性子太過軟弱,每每遇事,最后的決斷都按照了靜白的意思行事了。

甄嬛是一個恩怨分明的人,她沒有因為靜岸師太順著靜白的心意誣陷她,說她得了癆病把她在大雪天趕到凌云峰而怨恨。

要知道很多人在遇到這種情況,說起靜白作惡的時候,也會加一句:靜岸師太也不是什麼好東西。

因為他們覺得靜岸師太作為甘露寺的主持默認了靜白的行為,雖然不是直接作惡者,不過也算得上是追隨者。

而甄嬛則沒有因此怨恨連累到靜岸師太,

這種行為我理解為甄嬛判斷的標準是靜岸師太以往的行為,也就是說靜岸師太不是只在靜白對她這件事上被靜白拿捏,而是其它事情上都是。

這種思維模式很是開明,值得學習。

不過后來我又一想,也有對比的功效,甄嬛以此做差異化對比,以留得一個好名聲。

要不,你覺得靜白師太不是個東西,各種欺負你,靜岸師太也不是個好東西,也各種欺負你,

難道甘露寺領導層面在你眼中沒有一個好東西,就光欺負你?

這種連靜岸師太都報復的行為會讓人詬病,很多不明白事情緣由的人就會推斷出她才是最大的不好。

我舉個例子:在abc三個人的一個小團隊中,a假如和b鬧了矛盾,而她和c 關系尚好,那旁觀者是很難判斷出a或者b哪個有問題的。

可是,假如a和b,和c都鬧矛盾,然后還對別人說b和c都不好,那別人就會很容易判斷出這個小團隊中真正有問題的人是a。

記得甄嬛曾經在浣碧和槿汐面前抱怨過靜岸師太的軟弱,要知道領導的軟弱不作為也是一種罪過。

《延禧攻略》中,嫻皇后跪求皇上赦免父親,說道父親是因為仁慈,而皇上說仁慈就是無能,無能就是罪過。

作為決策層,因為仁慈讓無辜的人受盡欺辱,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罪過。

所以,我最后得出甄嬛的思維應該是站在維護自己形象的角度差異化對待靜白和靜岸師太的。

最后還不免羞辱靜白一通:本宮這般安排可好?

靜白敢說不好嗎?能留下一條賤命那都是靜岸師太求來的。

靜白很識像:娘娘圣明。貧尼無才無能,早該讓賢。

甄嬛:今日起,由莫言師太執掌監寺一職,你等悉聽管教,不得有違。

靜白死罪可免,活罪難逃。當年她誣賴本宮偷盜,今日就賞她二十板子,略作懲戒吧!

看完這段,很多人都跟我一樣,有個疑惑,甄嬛為何不把靜白直接處死呢?

我們很多人看多了電視劇中關于古代的恩怨,大多都是那種,你打了我,我直接殺你全家的戲碼。

可是,大家忘記了甄嬛一直是一個很有包容心,從來不主動作惡的人。

在她的價值認知中,靜白欺辱誣陷過她,但是也沒有到了那種非要殺了她的地步。

這種思維認知是很符合正常人,也就是沒有被逼急的人的思維的。

例如你被人欺負了,誣陷了,你心里不舒服,一般人最多想著稍微報復她一下,因為她的欺負和誣陷也沒有造成生命上的危害,何必要把事情做絕呢?

我就是這樣的心里,你踢我一腳,我最多還你一腳,最不濟還兩腳。

至于弄死,我覺得這種思維太恐怖,離我很遙遠。

而甄嬛最初進宮的時候也是單純善良的一個正常人,從她和華妃的幾次戰斗中,就可以看出來。

華妃最初開始對她的各種難為,找事,她都是盡量躲著,能避讓就避讓,能不招惹就不招惹。

那什麼時候她潛意識要狠狠報復華妃的?那就是孩子流產那次。

你口舌上貶低,折辱我,我大不了也口舌上回擊一下。可是,你要害我孩子,那對不起,我就要你一命還一命。

和妙音娘子也是,妙音娘子最初對甄嬛各種不敬,甄嬛也是口頭上回擊回擊。

發覺妙音娘子下藥毒害她時,她才有了狠狠報復的思維。最后妙音娘子被打入冷宮,去冷宮弄死妙音娘子的是安陵容,也不是甄嬛。

這種處理矛盾和仇恨的方式是一個心理健康人的正常思維。皇后那種無差別打胎行為,其實是一種心理疾病。

要讓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因為別人和他之間發生一些小矛盾就去殺人,那是需要很多背景資料做推動的。

顯然靜白和甄嬛之間不具有。

靜白就是仗著手里的權利,誣陷,欺負,為難甄嬛幾次,但是,從來沒有要了甄嬛命的行為。

所以,只需要剝奪掉她手中的權利,打她20大板子,也就可以了。

容人之心,甄嬛是一直擁有的。

甄嬛對于后宮的各種宮斗,雖然有心理準備,但是從內心來說,并不是像敬妃那般身心已經接納融入的。

她也用那些宮斗計謀,不過大多都是回擊,以及保護自己時才用的。

從甄嬛讓莫言代替靜白職位,我們應該得到一個啟示,那就是多種善緣。

甄嬛作為廢妃去甘露寺修行,一般勢利眼的眼估計都會踢兩腳,靜白就是為首的那一個,而莫言則沒有欺負,而是適時地伸出了援手。

有人說那是因為莫言有遠見,預估出甄嬛有一天會回宮,我不這樣認為。

通過莫言師太做事說話不注意細節,大大咧咧,我判斷莫言是一位內心真正向善之人。

這樣的人性子直爽,好打抱不平,不會忸怩作態,不會掩飾,很多行為純出于本心。

文章部分内容來源於網絡,如果侵犯到您的隱私、權益、請點擊檢舉按鈕舉報,網站將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檢舉
推薦文章

©2023 17doingb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政策與安全 條款 隱私 版權 聯繫我們 [email protected],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繫

免責聲明:本網站是以實時上傳文章的方式運作,本站對所有文章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文章內容只代表發文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發文者擁有在本站張貼的文章。由於本站是受到「實時發表」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查所有即時文章,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本站有權刪除任何內容及拒絕任何人士發文,同時亦有不刪除文章的權力。切勿撰寫粗言穢語、毀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TOP
X
檢舉
請使用真實的郵箱如無法和您取得聯繫我們將無法對您的檢舉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