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妃喜歡的人其實是傅恒,年少時的愛一直持續到嫁給皇帝。
當年她還待字閨中,與后來的皇后富察容音是姐妹,前去找她玩耍時看到了意氣風發的傅恒,芳心暗許,鼓起勇氣送了信物給傅恒。
傅恒看到信物,以為是姐姐送的,便一直佩戴在身上。
這一舉動,卻給了純妃希望。
純妃嫁為皇上的嬪妃后,為著那點念想,一直拒絕皇上。
皇上十分好奇,但卻不知原因。
當爾晴拿魏瓔珞做餌逼迫傅恒娶她時,傅恒答應了。
然而傅恒沒怎樣,魏瓔珞也沒怎樣,純妃倒是崩潰了。
她去找傅恒詢問賜婚的事情,可是傅恒意志堅決,旁人根本勸說不動。
純妃看出傅恒是為了救出魏瓔珞才會答應迎娶爾晴,萬般癡念最終都化作恨意。
實在忍受不住內心煎熬,詢問傅恒是否記得兩人初見的場景,可是傅恒只說自己全然忘記了。純妃不敢相信這一切都是自己單相思,大聲質問傅恒不愛自己為什麼要一直帶著自己的絡子。
傅恒恍然大悟,表示自己一直以為絡子是皇后送的,將絡子還給了純妃。
純妃回到宮中,整個人都瀕臨崩潰。原來一直是自己癡心妄想,傅恒對自己沒有半點情誼。
妄自己默默地守護傅恒了這麼多年,卻不過是誤會一場。
而她身邊的宮女知道純妃承載家族的期望只能嫁給皇帝,知道兩人有緣無分,所以私自毀掉了純妃的情書。
純妃這才知道這麼多年,傅恒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心意,不禁為自己不值,對傅恒的愛也瞬間變成了恨。
而嫻妃從純妃最近的態度里也看出了些端倪。
她故意屏退眾人,親自為純妃裝扮,若有所指地表示純妃大好年華,容顏出眾,如果她愿意一切還來得及。
純妃本就為傅恒的事情難過,加上嫻妃的有意挑撥漸漸開始有了爭寵的想法。
于是純妃挑了個合適的陰雨天,故意在御花園等皇帝。
皇上看到純妃的扇子,發現是西湖盛景。
純妃說她年幼時隨著祖母居住在杭州,那柄扇子是祖母留下的遺物。
她說自己的祖母是個生性豁達的人,帶著她「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真正是閑云野鶴,自由自在。當然,她那時也沒想到會被父親送到寶親王府,一生困守在紫禁城。
「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憶江南三首》。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大意是江南是個好地方,那里的風光我曾經很熟悉。春天的時候,太陽從江面升起,把江花照得比火紅,碧綠的江水綠得勝過藍草。怎能叫人不懷念江南?
江南的回憶,最讓人容易想起的就是杭州:游走在天竺寺中尋找中秋盛開的桂花,登上郡亭枕臥其上,觀賞起落的潮頭。什麼時候能夠再次去游玩?
江南的回憶,再來就是容易想起蘇州的吳宮。喝一喝吳宮的美酒春竹葉,看一看吳宮的歌女雙雙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什麼時候能夠再次去游玩?
純妃順著這條線,告訴皇上,自己整日郁郁寡歡是因為想念家鄉山水,想著過世的祖母,更懷念的,是一去不復返的快樂和自在。
這話其實就是在暗示皇上,自己并非是有意疏遠他的。她說自己不敢靠近皇上,不敢丟掉自己的心,害怕皇帝一時寵愛,終不長久。
如今,皇上半年未去鐘粹宮,她卻也沒有得到想象中的快樂和自由。
于是她裝作楚楚可憐的樣子,直白的請求皇帝給自己一點恩寵。
皇帝見一直拒絕侍寢的純妃突然想通,加上純妃一直花容月貌,當晚就寵幸了純妃。
事后,還貼心地將太后送給自己的《平復帖》送去了鐘粹宮。想著陸機的字純妃一定喜歡。
《平復帖》是晉代文學家、書法家陸機創作的草隸書法作品,牙色麻紙本墨跡。
共九行、八十四字,是陸機寫給一個身體多病、難以痊愈的友人的一個信札,因其中有「恐難平復」字樣,故名。它是作者用禿筆寫于麻紙之上,其筆意婉轉,風格平淡質樸。
純妃以才女身份示人,皇上自然考慮到這一點,送去《平復帖》也是重視的表現。
另外,還將自己常用的玉子圍棋送去,讓李玉告訴他自己得空了就去找她手談一局。
另一邊,傅恒大婚,升為戶部右侍郎,調離皇宮。
所有的人與事,都開始漸行漸遠。